新生日记 | 李紫茜: 让我们一起在冬日里走一走
选择北工大,是学子们一段美丽的期许,期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期许在思考的世界里不断成长,期许在思想的碰撞中完善自我,期许在温暖中体会家的感觉,更是期许在成长中增长拥抱世界的能力。北京工业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下面让工小招继续带你领略初入大学的新生眼中的北工大生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悟,分享他们的收获,以期让正在为高考拼搏的高中生朋友们通过新生学子的视角了解北工大,选择北工大。
编者按
李紫茜,北工大2018级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员,也是与北工大一起度过这个冬天的一员。
她说:我记录的,是我以后必定会留恋的,也愿是你们想要纪念的。银杏飘落,湖面结冰,而我们齐步向前走,人心坚强,温暖依旧。这是平淡,却因思考而必定不平凡的日子。
北京的冬天很冷,在北工大生活的第一个冬天,外面天气尤其的冷。
食堂旁边的那个小池塘,在岸边的垂柳的树叶掉光前便结了冰。看着风吹动着细小枯黄的树叶在结冰的湖面上翻滚,匆匆赶去上课的学生们总是缩紧了脖子,加快脚步向教学楼奔去。
每一寸皮肤都在控制不住的颤抖,手指是僵硬的,脚掌是冰冷的。不论阳光是怎么的耀眼,都挡不了凛冽的寒风透过衣服与皮囊向骨骼深处刺去。我变得贪恋宿舍窗边的阳光,总是赖在窗口不愿离去。每天起床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我的脑子可以准时醒来,但等整个身体苏醒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小臂到腹部到大腿最后是脚尖,然后我才可以把在耳边响个不听的闹钟摁掉。每每到达一个新的教室,我必须活动活动手指,即便如此写出来的字依然是扭曲的。我变得臃肿而笨重,却依然抵挡不了自然寒冷的残酷。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能发现,并且更加懂得感激——感激在身体如此脆弱不堪的日子里,在这北工大校园中我从来不是孤身一人,还有如此多的,可以支撑着我的心灵变得强大的老师和同学们,陪在我的身边。
早晨起床的时候,总有同宿舍的小姑娘起的比我早,早早的便梳洗打扮,然后去教室占座去了。而到了教室之后,老师总会比我早到,耐心的解答着学生们的问题。还有图书馆中,从早上到傍晚,总是坐满了人,静悄悄的只有写字和键盘的声音。是身边的这些老师和同学给了我从床上爬起的勇气,是他们提醒我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依旧努力、刻苦、认真。
就像现在,这个周一的午后,宿舍里的姑娘们有的在看书学习,有的在午休。大家各有所忙碌,却也显得从容优雅,因为已经做好了时间规划,所以并没有什么值得跳脚的事情。整个世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风吹树叶的声音和时钟的滴嗒声。在这样的氛围的衬托下,我突然就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不论是这个冬天,还是我们还未能知道的明天。
感谢冬天,让我们拧成了一股绳,让我们互相激励,让我们一同支撑起强大的心灵。
时间就样慢慢流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有所执着,也必然要失去。既然冬日已来,那就在风里摇摇晃晃的走一走,你就会发现世界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周围的人更显认真与坚强。虽然冬日,让我们变得贪恋阳光,让我们在起床的那一秒变得迟疑,让我们在每一次动笔前活动手指,但我们依然会出门,依然要早早起床,依然会认真学习,依然做着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输给自然的寒冷,但未曾输给自己的懒惰。我们依然是我们,有时示弱,有时孤独,有时悲伤,可依然是努力的我们。
很喜欢余秀华的诗,她自出生便置于我无法想象的寒冬,但她总是笑着,总是感激这世界,以文字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坚强。就像她在《活着》中,写到的一样:
让我安静的时候写诗,穷苦的时候流浪
让我对路过的人和灯持永恒之爱
让我总是在该掏出匕首的时候掏出花朵
让我在能够申辩的时候保持沉默
即便如此,这个世界还是没有给我一个春天
即便如此,我今天还在,打算喝一点酒后
去风里转转
正如在诗中所写的那样,我想,我在北工大的这第一个冬天,是“让我们一起,去风里转转。”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对自己的寒冬,而且可能总会面对。但岁月极美,春天如果迟迟不来,那就在冬日里喝杯咖啡,学会珍惜阳光然后去风里转转。冬日的夜很长、很深,但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在风里奔走,陪着我们走这段旅程。用他们的努力、坚持、善良,提醒着我们,不要放弃这些曾经被人忽略的事情,他们是如此的耀眼,指引了前行的路。簇拥着,夹击着,将我们向未来推去,使我们不至于在痛苦之中放弃太多曾经执着的事情。
结束语
这个冬天,李紫茜在北工大最深的感受,不只是寒冷,更是一群脆弱的躯体聚在一起而支撑的强大的心灵。是起床时的互相提醒,是图书馆中坐的满满的学子,是课堂上的积极发言,也是与老师们课后的交流问答。也是努力前行,从不放弃梦想的自己。
希望正在为高考拼搏的你,也能保持珍惜自己的一颗强大的心灵。慢慢地在风里走着,走到我们身边,走到满城花开之时,走到北工大的校园里。
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