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面向双碳战略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
参加学校本硕博贯通培养的专业
培养特色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专业立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紧扣国家“双碳”战略及首都新能源产业布局,聚焦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的研发及器件集成技术突破,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业优势与核心特色:
1.交叉创新:融合材料工程、能源科学与环境技术等学科,构建“基础-应用-产业化”创新链;
2.能力塑造:强化材料设计、器件制备与系统优化能力,培养新能源领域复合型科技人才;
3.绿色发展:贯穿全周期低碳理念,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为新能源材料、储能装备、绿色制造等产业输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服务相关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材料类(实验班)分流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碳中和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碳中和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
探索新能源材料器件,共筑绿色未来
师资队伍 Faculty & Staff
教学资源 Teaching Resources
专业配备氢气提纯产教融合基地、氢燃料电池、城市保障型产业零碳技术等专业教学基地,支持本科教学的实验用房面积2000余平米,实验设备100余台/套,设备总值2387万元,能满足学生实践环节的需求。与金隅集团、国电投氢能集团等十多家行业头部单位建立了校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年均为30-50名本科生提供实践场所,助力学生综合实践素质能力提升。
核心课程 Core Curriculum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材料分析方法、环境材料基础、材料创新设计方法、材料创新设计实践、材料综合实验、材料制备装备课程设计等。
专业教师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 Teaching & Research Achievements
毕业去向 Further Studies & Employmen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于2024年首年招生,毕业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均拥有多样化选择。
在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投身新能源材料研发领域,例如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开发与性能优化,服务于科研院所或企业研发部门,也可从事如光伏器件、储能电池组等的设计、生产与制造。此外,新型能源工程类岗位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显著。在跨行业应用方面,毕业生还可进入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动新能源材料在高端装备等场景的实践。
升学方向主要包括国内外高校的硕士/博士深造,研究方向聚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工程、新能源存储技术、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毕业生可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新能源研究院所,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或技术攻关,或通过博士后研究积累成果后进入高校任教。
专业风采 Professional 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