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概况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概况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概况


  

一、学院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以下简称“UCD”)联合组建的高度国际化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北工大下设的教学科研机构。学院于2012年建立,并于同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现每年招生约400人。现设有物联网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金融学(Financial Economics)、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四个专业。学制四年,学院目前办学规模1400余人,已培养九届毕业生,共计2200余人,平均就业率近94%,深造率近76%。

128EF

学院2024级全体新生合影


二、学院沿革

在中爱两国国家领导关怀之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应运而生。2012年2月,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时任爱尔兰共和国总理恩达·肯尼的共同见证下,两校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合同。

2018年3月,时任爱尔兰副总理西蒙·科文尼一行来到学院参观,对北工大与UCD的精诚合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并为学院学生做了精彩报告。

1749A

2018年3月17日,时任爱尔兰副总理西蒙•科文尼一行参观学院,并为学生做精彩报告

2018年5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应爱尔兰政府邀请前往都柏林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蔡奇书记与时任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副部长约翰·郝利根共同见证北工大与UCD签署关于一流学科合作的框架协议,推动两所学校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开展合作,并与学院在爱尔兰学习的学生亲切交流。

2021年9月,学院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时任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阁下参加典礼并致辞。安黛文大使在致辞中表示,都柏林学院是中爱教育合作中最大、最具规模的合作办学机构,她盛赞学院为国际教育合作中的优秀典范。

2022年9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十年成果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专题展会发布。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外优质资源融合共享,促进国际化和本土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历经十年发展,学院从“起步奠基、探索前行”到“内涵发展、提质增效”,目前进入“示范引领、追求卓越”阶段,实现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成效。

2023年3月,时任爱尔兰环境、气候、通讯部及交通部部长埃蒙·瑞安,时任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阁下一行到访学院。埃蒙·瑞安阁下向学院师生进行公开演讲,并就两国通讯技术发展与合作、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的举措、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了互动对话。埃蒙·瑞安部长对学院学生的学习热情、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并对近年来学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现场反响热烈。

97B6D

2023年3月,时任爱尔兰环境、气候、通讯部及交通部部长埃蒙·瑞安,时任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一行到访学院,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院士会见爱尔兰来宾并互赠纪念品

2023年10月,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牵头成立中爱中外合作办学联盟(中方高校),召开中爱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等共计来自中外政府部门和35所高校的120余名嘉宾参加成立大会及论坛。学院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实践,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秀典范。

2024年5月,学院凭借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外师资协同共进、示范引领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卓越表现,在“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第三届主席单位会议”上荣获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

1080D

2024年5月,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第三届主席单位会议”上,荣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

2024年12月,由北京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爱联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办。

爱尔兰驻华大使欧博仁阁下(H.E. Nicholas O'Brien),都柏林大学校长欧拉·菲力教授(Prof. Orla Feely),北工大党委书记何明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大会开幕式。

18498

2024年12月,中爱联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办,爱尔兰驻华大使欧博仁、都柏林大学校长欧拉·菲力、北工大党委书记何明、校长聂祚仁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


三、合作大学

1.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作为学院的母体大学,北工大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于2017年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数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北工大现有教职工3271名,博士生导师832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840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4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42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97人。

在校生25846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11612人,非全日制研究生649人;普通本科生13189人,成人教育本科生396人。在校留学生278人(学历生243人,非学历35人)。

(数据统计截至2025331日)

2.爱尔兰——欧盟唯一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爱尔兰毗邻英国,与英国的教育体制基本相同,是欧洲除英国以外唯一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英国脱欧后,爱尔兰成为欧盟成员国内唯一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

随着爱尔兰政府对教育的持续大力投入,据爱尔兰驻华大使馆官网数据显示,如今爱尔兰所有大学均名列世界前5%,并且爱尔兰已成为欧洲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爱尔兰高科技产业发达,有“欧洲硅谷”之称。谷歌、苹果、推特、亚马逊及脸书等高科技企业都将自己的欧洲总部设立在爱尔兰。许多实力雄厚的世界一流企业都在爱尔兰开展业务,其中包括英特尔、推特、辉瑞制药、花旗银行、华为、武田制药、富士通、诺华制药和趋势科技。一些世界级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入驻爱尔兰,如华为、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腾讯。

3.UCD——爱尔兰规模最大的世界知名国立大学

UCD成立于1854年,是爱尔兰规模最大、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知名国立大学。目前教职工人数4,259名,其中专职教师2,015名;学生人数39,522名,近32%的学生来自爱尔兰以外的151个国家。近8年来,UCD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一直位列前1%,成为世界著名研究型学府。UCD以其高质量的教育水准和开拓性的课题研究享誉世界,是爱尔兰最具影响力的精英人物诞生摇篮,已培养出3位爱尔兰总统、5位爱尔兰总理、8位大法官、1位印度总理等政要及文学家詹姆斯·乔伊斯等数十名世界知名学者和艺术家。

                                        (数据源自UCD官网,截至2024/25学年)


四、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质量立院、人才强院、协同办院、声誉扬院”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首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院汇聚了两校优质教育资源,将中西方教育理念交叉与融合,引入世界一流高校的先进育人经验,实现本土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1CFB0

2024届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工业大学礼堂举行,北工大副校长刘赵淼,都柏林大学常务副校长科林·斯科特出席学位授予仪式


五、“进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采用“进阶式”培养模式,采用欧洲学分体系(ECTS),即明确每学年学生阶段性培养目标和学术标准,学生若某一年级课程未达到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则不能进阶和注册高一年级学籍。学院将英语课程作为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英语课程是四年级所有课程的前置课。同时,学生完成并通过所有英语课程是申请高年级赴UCD校区学习和取得学位的前提条件。学院办学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者协调发展”为教育理念,突出北工大及UCD的学科优势,设计高质量、宽口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筑牢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国际化能力;教学过程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让通识教育的内容更好的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包括课堂讲授、实验环节、助教辅导课及自学等环节。学院采用包括慕课、小班课、辅导课、小组研讨课等在内的多种教学形式,将“探究式”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发现之旅的有力支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院将学术诚信、广泛阅读、小组合作、展示演讲及批判创新等能力纳入考核体系,让学生真正适应和满足国际教育教学规则与要求。


六、双学籍、双学位的办学模式

被学院录取的学生同时注册北工大和UCD两校学籍。学院标准学制为四年,最长学习期限为七年。学院采取“4+0”的办学模式,UCD派遣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可在北工大完成全部四年学业,也可以在满足学院培养方案对相应年级要求的前提下,经学生自主申请,学院择优选拔后赴UCD完成第三年(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除外)或第四年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

“三证”授予,双学位与毕业证书。凡达到学院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均可获得北工大颁发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UCD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学院严格执行双学位和毕业证书管理规定。依照两校的学位管理规定,严格学生学术评定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严格执行补考、重修、不进阶、试读、退学等制度。

117D72

北工大本科毕业证

9CCF9

北工大学士学位证

A764A

UCD学士学位证

369AA

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


七、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构建院-校-政府三级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两国政府质量保障标准,接受教育部每5-8年一次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每年向教育部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年度自评报告。每5-7年接受爱尔兰教育与质量保障局(QQI)的教育质量现场评估。2019年5月,学院首次接受QQI的教育质量评估框架下的教学质量现场评估审核。质量评估专家高度肯定了两校校长在办学理念和愿景的高度一致性,评价学院为跨国机构合作提供了典范样本,学院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学院充分彰显了国际合作、国际化办学的特色,UCD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学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施,学院办学成果令人满意。2024年10月,学院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为期三周的线上和现场检查工作,学院整体的办学工作和特色以及办学成果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1B8C4

2019年5月,学院首次接受爱尔兰教育与质量保障局的质量评估专家组入校审核评估

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监督与管理,统筹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与调整,课程大纲编写,任课教师资格与能力审查,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审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学院学术委员会向联合管理委员会报告学院教学运行及质量管理工作。学院考试成绩审核委员会审议课程成绩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并核定公布课程成绩。学院还建立了教学例会制,通过师生联席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联席会、院领导咖啡时间及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保障教学质量。学院整体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考核和评价合理规范,体现课程育人目标以及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

1EEE6

2024年10月,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入院检查工作


八、多元的国际化师资力量

学院依托两校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每学年参与授课的外籍(外方)教师近60人,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50%以上的专业课师资由都柏林大学派遣,承担70%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都柏林大学派遣教师均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并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

18265

学院中外教师(部分)合影

学院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英文授课,多数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教师自编教材,四个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资源总量达200余门。北工大选派具备国际背景和资深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学,严格执行学院国际化教学标准。学院外籍语言教师均来自英语母语国家,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拥有5年以上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经验,全程护航学生全英文专业课学习。

在学院从教十余年的教学科研副院长兼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协调人亨利·麦克劳格林教授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第15届“长城友谊奖”,该奖项代表了北京市政府授予在京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这支融通中外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国际化教育体验。

A248D

11A413


九、丰硕的育人成果

学院培养了九届毕业生共计2200余人,平均深造率近76%,其中,约50%赴世界前50高校,超70%赴世界前100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约90%学成后回国工作。约18%的学生选择直接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就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作为外方合作院校的UCD,也备受深造学生的青睐,共有30余名毕业生获得全额奖学金赴UCD直接攻读博士。此外,学生的升学国别、地区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水平学府。

15441

1DBB9A

UCD学习学院学生合影

25DBD

学院2025届物联网工程专业张日升同学荣获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创新设计竞赛项目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特等奖

16770

学院2025届毕业生杜雪艺同学荣获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15D76

开展爱尔兰文化系列活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

学院学子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提名)、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众多国际级、国家级奖项

9C95

2021届-2024届毕业生赴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高校深造人数统计表(部分)

2021届-2024届毕业生赴国外高校深造人数统计表(部分)

485ED

学院2021-202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部分)

16BDF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学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一心三环”的科技创新培养模式,即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托“基金、竞赛、实践”三个体系,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全覆盖的学生科技能力培养效果。通过科研素养的过程化培训和科技项目培育体系的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院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学院累计519人次荣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内的学科竞赛奖。其中,国际奖100项、国家奖179项、省部级奖103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94篇,获准专利、著作权35项,参加国际会议8次。

学院在校生科技获奖情况(单位:项)

13BDC

学院在校生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获得情况

80322

学院在校生论文发表情况(单位:篇)(据不完全统计)

135081


十、国际化的育人氛围

学院充分利用中爱双方合作办学优势,不断改革和创新语言培养环境,实行“浸泡式”英文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中外优质师资英文小班授课教学环境,而且提供英文日常交流环境,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英文学习和生活氛围,在“浸泡式”的环境里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快速提升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院特色学生品牌活动——“我给外教讲中国”和“英文宣讲团”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央广网、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学院设立院级奖学金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与进步,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营造优良学风环境,塑造团结进取班级氛围与宿舍文化。奖学金辐射面积近学生总数的一半。特设“体验爱尔兰”访学奖学金已资助200余名学生前往UCD交流学习。

目前学院设置学生会、团直、爱尔兰文化社、融媒体中心4个学生组织,在学生学术发展、科技实践、文艺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摄影协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引导、支持学生健康发展。其中学生融媒中心,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管自治能力,由学生团体运营和管理学院官方公众号,在开展特色活动的同时,配合学院各种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

学院指导学生成立英文宣讲团,以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通过圆桌派互动交流、英文微课堂、游戏竞赛等形式深层次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助“我给外教讲中国”讲堂,开设包括中国绘画、京剧、武术、茶文化、陶瓷等主题课程,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备课,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活动受到人民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15ACB

学院“我给外教讲中国”特色活动刊发在《人民日报》,该品牌活动是学生与外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院搭建国际志愿服务平台,每年选拔20余名学生于暑期前往德国、比利西班牙、冰岛、捷克、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环境维护、园艺种植、陪伴儿童、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同学们在实践服务中拓展国际视野,强化责任意识,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提升跨文化能力,提升国际胜任力,增强四个自信。

1ABFB

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代表团和爱尔兰大使一行访问北工大并与学院学生举行座谈

1329D

2023年3月,爱尔兰环境、气候、通讯及交通部埃蒙·瑞安部长代表团、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代表团一行来访北工大,面向学院师生做公开演讲

    学院成立校友联络处,旨在构建长期稳定的互动平台,汇聚校友资源,推动学院国际化发展。作为北京工业大学首个院级校友组织,联络处致力于搭建校友与学院之间的桥梁,为校友提供职业发展、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助力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力提升。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拓宽在校生的职业视野,构建高效联络机制,促进学院与社会的协同发展。联络处还积极构建国际化校友网络,拓展全球合作渠道,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11623F

2024年10月13日,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校友联络处正式成立

    学院定期举办“工程大师讲坛”,该讲坛旨在通过系列报告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为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持续助力。2025 年度,学院“工程大师讲坛”特别推出以“全球胜任力”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引发热烈反响。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理事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先生,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深刻见解,为师生剖析国际教育的前沿趋势;中国科协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新兴技术与职业发展委员会主席、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副会长王庆林教授以“工程能力标准全球化和全球南方工程能力提升”为题作报告;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运输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计量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赵胜川教授以“跨文化交际与商务礼仪”为题作报告。这些报告不仅为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学院探索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带来了实践启发,成为学院国际化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

2025年,学院“工程大师讲坛”特别推出以“全球胜任力”为主题的系列报告


十一、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赢得诸多奖项。

2018年学院荣获爱尔兰“亚洲事务商业奖——2018年度高等教育合作机构优胜奖”。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典范,2020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线下教育专题展,展现学院办学成果与办学特色,学院展位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市相关领导,爱尔兰驻华大使等前来展位了解学院办学情况,并对近年来学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2021年,学院外籍教师亨利·麦克劳格林教授荣获第15届北京市“长城友谊奖”。同年,学院项目“外语教学改革125模式”荣获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党的政治核心的有效途径”荣获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学院“十年磨一剑、一核四维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高质量国际教育交流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共有来自105个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中外高校、教育与新闻媒体单位近300余名嘉宾与会,其中大学校长、副校长近30人,国际处处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书记、院长等100余人。2023年学院进一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实践,牵头成立中爱中外合作办学联盟(中方高校),中爱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等共计来自中外政府部门和35所高校的120余名嘉宾参加成立大会及论坛。

2B4D0

学院“十年磨一剑,中外合作办学‘一核四维’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3884

2021年学院UCD教师亨利·麦克劳格林教授荣获第15届北京市“长城友谊奖”

2024年5月18日,学院凭借其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外师资协同共进、示范引领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卓越表现,荣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

45D67D

2024年5月,学院荣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

学院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学院近五年接待国内外大学同行团组调研50余场。学院先后应邀在各大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会议做主题演讲报告30余次,分享办学经验,受到与会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学院办学及人才培养成果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及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ACE70

2025年3月,学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2025年第1期院校国际发展能力提升项目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研修活动


十二、部分校友、毕业生

学霸宿舍

    在都柏林学院有许多“学霸”宿舍,宿舍全体学生获得世界一流名校录取通知书或入职名企。同学们带着赤忱与勤奋,相互激励,相互成就,在鼓励中共同进步,在陪伴中共同成长。建院至今,学院涌现了百余个学霸宿舍,塑造了学风优良、气氛融洽的宿舍环境,构建了共同努力、集体成才的寝室文化,为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届毕业生女生327宿舍

29954

邹欣语 美国杜克大学 商业分析

董若妍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管理与策略

欧阳智美 中南大学 金融学

张馨友 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魏文婷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 计算社会科学



2025届毕业生男生213宿舍

21CE2

张子初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刘兴泽 香港大学

彭玮伦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刘九川 香港大学


2024届毕业生女生121宿舍

 

15F6D6

杜婉翾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朱瑗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数据分析&金融

唐悦迪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网络安全

苑方  美国东北大学 软件工程系统

刘雅楠 北京工业大学 软件工程



2024届毕业生男生B503宿舍

BD5C7

李德伟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应用经济学

郭林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金融学

孙壮志 香港科技大学 金融数学

胡锦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商业分析

韩慕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金融科技

韦门佶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商业分析


2024届毕业生女生206宿舍

AD6E6

刘子仪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专业

孙誉菲   南开大学       金融专业

李宇玏  伦敦大学学院   经济学

韩紫堉   伦敦国王学院   经济与金融理学

陈美谕  曼彻斯特大学   经济学

肖潇     纽约大学       财务管理


2024届毕业生男生A305宿舍

9A126

文一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通讯工程

丁泰然  美国杜克大学  计算机工程

娄一鸣  香港中文大学  计算机科学

燕明威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刘牧天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信息技术

符兆雨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


2023届毕业生女生526宿舍

FC1D4

刘婧钰    中国香港大学     经济学

田一凡    中国香港大学     经济学

杨喻然   中央财政大学     财政学

段亚含    英国爱丁堡大学   银行创新与风险分析

单雨齐    美国杜克大学     金融科技

张淏璇    英国利兹大学     金融与投资


2023届毕业生男生325宿舍

2B9F3

施睿祺   中央民族大学    金融学

吴奕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金融学

吕力行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经济学

陈鹏烨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国际公司金融和银行

黄思益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张炳辰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经济学


校友

张天瑞
















D437

2017级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校友联络处理事长、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国校友会代表。现任江苏家北律师事务所总经理、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曾任职于汇丰银行、Mediolanum International Funds、复星集团,具备多年股权投资与融资工作经验。

校友寄语:

祝愿每一位学弟学妹逐梦路上劈荆斩棘,全力奔赴。与其踌躇怀疑,不如即刻行动,请珍惜每一次挑战的机会,关注当下,勇敢抉择。山海远阔,星月为伴,与光同行,未来可期!


张峥

EEF6

2018级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物联网工程毕业生,随后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并于2023年顺利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一职,专注于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校友寄语:

成长不是直线上升的轨迹,而是螺旋式的前进,那些看似绕远的弯道,都在塑造更丰盈的生命。希望学弟学妹们带着敢于不同的想象力、把挫折变成养分的韧性、以及永远相信自己的那份天真,出发吧,保持好奇与热忱,整个世界都会为你们让路。


毕业生

赵怡然

12666

2025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直博 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CIP实验室(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Group)

  • 2024年国家奖学金

  • 2022-2023学年小米特等奖学金

  • 2023-2024学年小米奖学金

  • 2021-2024学年北京工业大学学习优秀奖(连续三年)

  • 2021-2024学年北京工业大学三好学生(连续三年)

  • 2022-2024学年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奖(连续两年)

  • 2021-2023学年北京工业大学三好学生(连续两年)

  • 科研成果:有三篇论文已经发表,其中两篇作为第一作者;另还有一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的阶段(第二发明人)

毕业生寄语:

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抱炽热且纯粹的理想,在这璀璨的年华里,勇敢地探索知识的浩瀚星海,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彼此激励。不断突破自我,积极探索,开拓思维,锤炼能力,谱写青春华章!


郭芸菲

4F4B6

2025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

先后取得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录取通知。

  • 2022年-2023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三好学生、学习优秀奖、创新创业奖

  • 2022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

  • 202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一等奖

  • 2024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三力先锋”先进个人

  • 在国际SSCI/SCI期刊发表论文

  • 2025年获得2025届北京工业大学百佳毕业生

在校生寄语:

希望你把握当下,不负热爱,不留遗憾。希望你认识自己,也不忘探索这个世界。希望你,勇敢地,去迎接一切的可能,去尝试,去开拓,去受挫,去成长。有一天回头时你会发现,你走的每一步,原来都有意义。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光明坦荡,但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欧阳锦源

4A111

2025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

先后取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美国莱斯大学的硕士项目录取通知。

  • 2023-2024年 北京工业大学三好学生

  • 2022-2024年 北京工业大学学习优秀奖

  • 2023-2024年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奖

  • 2025年获得2025届北京工业大学百佳毕业生

毕业生寄语:

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抱炽热且纯粹的理想,在这璀璨的年华里,勇敢地探索知识的浩瀚星海,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彼此激励。不断突破自我,积极探索,开拓思维,锤炼能力,谱写青春华章!


邱扬

1D26A

2025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

入职美团软件研发岗位

毕业生寄语:

大学是真正开始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主动探索比被动接受更重要,保持好奇比墨守成规更有价值。多多尝试新工具、新技术,勇敢跨出专业的边界,那些看似无关的知识,终会在某个时刻连成线。

AI正在重塑世界,与其担忧被取代,不如主动拥抱。技术会不断迭代,但自主学习的能力永远不会过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技术的热情,在代码之外,也要珍惜这段可以自由探索、快速成长的宝贵时光。

愿我们都能保持好奇,终身学习,在技术的浪潮中纵情向前。


十三、专业介绍

1、物联网工程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面向计算机行业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涉及相关网络结构与通信协议、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与服务的设计与开发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成为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满足经济结构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工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讲授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打造融会贯通的物联网设备、系统、网络和基础设施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设计和网络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中方协调人贾熹滨讲解实验

106FC

UCD教师Declan DELANEY 实验课堂教学

课程设置

    第一年夯实数学基础,第二年学习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三年和第四年着重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核心课程

    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构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无线系统、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面向对象编程、无线通信、数字通信、云计算、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等。

就业方向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面向计算机与电子信息行业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的技术开发和维护工作;同时也可以在许多信息技术相关企业获得极好的工作机会,如国内外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巨头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美国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以及大型网络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其他中小型企业。

    国际化的培养方式将使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深造机会。毕业生在UCD可选择继续深造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学、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研究和仿真科学等;进而,毕业生还有机会在UCD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与世界著名的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更具有挑战的研究问题。

   

毕业生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深造,曾获“博创杯”嵌入式大赛特等奖、“校长奖学金”

3CDDE

学院2021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李泽龙、杨乐心同学荣获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暨第十八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苏拉卡尔塔棋项目比赛一等奖

    目前,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546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2.31%,深造率71.43%。

    主要深造高校: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重点签约单位: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2、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以北工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UCD软件工程专业为依托,结合两校在软件工程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具有的优势,取长补短,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软件工程领域中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   

课程设置

    第一年侧重于夯实数学基础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年学习计算机编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知识,第三年和第四年着重软件系统设计以及软件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核心课程

    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编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学、计算机图形学、移动计算、分布式系统、Web应用开发、软件体系架构、软件项目管理、信息获取、系统设计与验证、安全与隐私、设计模式、机器学习、增强虚拟现实、计算机系统性能、云计算、高级程序建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等。

E23C

软件工程专业外方协调人Henry Bernard McLoughlin授课

84394

软件工程专业中方协调人李童与学生课外探讨

就业方向

    掌握熟练技能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编程与软件开发以及大规模软件工程领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随着中国IT行业的飞速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获得极好的就业机会,如大型跨国公司(IBM、微软、思爱普、爱立信等)、国有银行与金融企业、通信与互联网企业、软件研发企业以及国家与地方事业单位。本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IT行业的项目管理领域寻求发展机会。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能够为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更多机会。毕业生可以选择在UCD的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字化研究、认知科学和仿真科学等领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以选择在诸如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检索、知识发掘、语言与认知、网络犯罪侦查、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等领域继续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专业提供的“全英文授课”教学方式将使学生在申请攻读国外高校(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研究生学位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23595 

学院部分学生赴UCD完成第四年学习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共计毕业563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15%,深造率72.16%。

    主要深造高校: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

    重点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亚马逊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

8E2D6

学院2022级软件工程专业陈子昂同学荣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小米特等奖学金”


3、金融学

Financial Economics

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是北工大和UCD共同打造的本科精品专业。UCD拥有爱尔兰排名第一的经济学院,高居欧洲经济学院排行榜前列。学生将同时享受北工大和UCD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获得两校高质量的学士学位提供保障。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金融发展需要,拥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货币、财务、信用、银行、证券与金融市场等专业知识和量化分析技能,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具备较强的外语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的复合型金融领域人才。

A8A04

金融学专业中方协调人关峻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0258B

“全球生产、税收与贸易”国际研讨会在学院顺利举行

18063

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课程设置

    第一年夯实数学及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年学习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相关经济学知识,第三年和第四年着重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核心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与社会、欧洲经济、资产定价、博弈论、商务策略、投资组合管理、财务与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危机:历史与经济原理。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的职业包括股票交易员、基金经理、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战略及管理咨询师等。毕业生将有机会获得在世界一流企业开拓职业生涯的机会,工作领域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保险、会计事务所、企业财务、项目管理咨询等领域。

    学院金融学专业可以满足国内外绝大多数高校经济学院和商学院对本科先修课的要求。四年一贯制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也为本科生申请海内外硕士项目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往届毕业生通过保送、考研和申请等形式,进入了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深造,包括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

1AB0D9

学院2021级金融专业焦雨欣同学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揭榜挂帅 ” 专项赛中荣获二等奖

   目前,学院金融学专业共计毕业890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38%,深造率81.24%。

    主要深造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

    重点签约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中信建投证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事务所、安永国际、普华永道等。


4、电子信息工程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面对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为顺应国家和首都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学院依托北工大和爱UCD在信息工程学科的办学优势,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致力于通过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创新性思维,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范、擅长国际交流、专业素养卓越”的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技术是以数学和计算机为基础,借助信号处理与电路技术实现信息的感知、处理和传输。本专业教学在夯实数学、物理、程序设计等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讲授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掌握数模转换、信息处理、电路设计等专业知识,能够针对电子线路和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本专业提供的全英文沉浸式学习环境,可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A6C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外方协调人Barry Cardiff授课

1757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方协调人李小丽授课

课程设置

    第一年夯实数学基础,第二年学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三年和第四年着重电子工程相关的软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

核心课程

    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固体电子学、电磁学、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控制原理、无线通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提供的“双学籍、双学位、全英文”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能显著提升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专业交流和跨文化交往能力。凡达到两校毕业标准的学生可同时获得北工大和UCD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在申请国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时具有显著优势。

    本专业学生也可以选择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者迈入职场,在大型国企或高科技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潜在雇主包括:中国电子科学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华为、百度等知名企业。

1206F3

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林芳羽同学荣获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16CD56

 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余祉炫同学荣获2024年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室外ROS无人车赛一等奖

    目前,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计毕业202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3.56%,深造率75.25%。

    主要深造高校: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

    重点签约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


十四、2025年招生政策及往届生源质量

    2024年,学院北京生源质量再创新高,各专业录取线均超过或持平北工大普通类录取线,其中,软件工程专业597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596分、物联网工程专业594分,金融学专业585分与北工大普通类录取线持平。

    在京外各省(市)中,学院在天津、吉林、安徽、江西、贵州等多省录取线排名较2023年呈上升趋势,其余各省(市)录取排名较往年基本维持不变,趋于稳定。

学院2024年全国招生计划及提档线

3A421

    2025年,学院在全国16个省份投放招生计划共计400人,物联网工程专业70人,软件工程专业100人,金融学专业130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00人。北京招生计划281人,占总计划的70%(最终招生计划请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2025年全国招生计划

358B9

2025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10C0B

(最终招生计划请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十五、咨询方式

1B9FE


招生咨询电话:010-67396940,010-67396941,010-67371161

网址:bdic.bjut.edu.cn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欢迎您


  

学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