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类

能源动力类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类专业是拟按大类招生专业,大二时分流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

能源动力类专业拥有完整和高层次的学科平台、先进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教学平台,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完整的学科、科研与教学平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介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首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新能源利用、“双碳”目标实现等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秉持宽口径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坚毅的心理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动力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英语、计算机、互联网及本专业现代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力,掌握新能源包括常规能源利用与能量高效转换、能源动力系统与装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能源动力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装备研发和集成、系统运行与评价等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1A77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冷却与微尺度传热实验室

2C196

新能源汽车项目成果—— D50混氢燃料汽车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到政府机关从事新能源及传统能源利用领域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到科研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能源包括常规能源动力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运行管理等工作,就业范围宽,就业质量好。近几年就业率均名列全校前茅,其中包括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电(北京)热电有限公司、北京热力集团等著名企事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和深造的比例超过50%,如上海交通大学、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大学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京都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外著名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致力于制冷空调系统高效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政府项目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部分科研成果实现了转化;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奖、青岛市科技奖、河北省建筑行业科技奖等奖项;指导本科生获得节能减排竞赛、中国制冷空调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奖励十余项。2007年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港、台的全国性竞赛。依托该竞赛提升学生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能源科学导论、自动控制原理、能量转换与利用、热工过程及设备、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地热利用及其利用技术、风能及其利用技术、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固体垃圾焚烧技术与设备、能源技术经济学、储能原理及技术、节能减排、核能及其利用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制冷原理、空调原理、制冷压缩机、冷冻与冷藏、制冷与空调设备、制冷空调自控、制冷装置、低温原理及应用、汽车原理、动力系统原理、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等以及能源动力测试技术、汽车构造实践、生产技术实践、工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35E2B

连续十四年参与组织举办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

就业去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平均每年有2-3名学习优异的学生研究生保送到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每年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占当年学生毕业人数的1/3以上。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到政府机关从事能源动力领域的管理,也可以到科研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能源(包括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动力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售后服务、贸易与营销、专业检测、认证与实验、技术监理、运行管理等工作,就业范围宽,就业质量好,近几年就业率均达100%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源于1960年成立的机械系内燃机专业,1991年改为热能系汽车与内燃机专业,2001年起招收内燃机燃烧、节能与污染控制方向博士研究生,2012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高效智能低碳动力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参与建设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教育部2011计划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科研实验室1000余平方米。

18287 16CED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

近年来汽车工程系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重大科学研究任务。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7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1700余名本科生与研究生,近五年获得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人,培养行业学会及北京市优博4人。在职教师11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名教授连续三年获评中国高被引学者。在校本科生102人、硕士研究生57人、博士研究生14人。本专业在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第二批校内专业评估中获评为优秀专业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英国萨里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签订“2+2”联合培养项目,学生满足培养要求可获得双方学士学位。

核心课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能源科学导论、化学与环境、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课包括汽车原理、汽车发动机构造、动力系统原理、汽车智能控制技术、能源动力测试技术、能动专业科研方法导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技术经济学、动力系统仿真设计。

就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突出创新”的大类筑基、专业分流的培养体系。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及能源动力领域的工程设计、运行控制、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设计制造、产品销售、教学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包括:北汽集团、中国航发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大型国企,比亚迪汽车、特斯拉中国、阿尔特汽车、北京经纬恒润等知名汽车企业。每年有2-3名保研名额、深造率40-50%。国内主要深造高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外深造高校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斯图加特大学、锡根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



环境与生命学部 其他专业

学科专业